吾读小说网 www.5du5.co,火星救援(出书版)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封起来,我甚至不用花费太多精力。气闸室连接点有一个封盖,我可以将它从内部展开,封住开口。别忘了,我把一个三角帐篷的气闸连接给卸了下来,它本来是应急设备,为了对付漫游车内的气压下降。如果不能将自己封起来,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?
不幸的是,作为一个应急设备,它不能重复使用。思路是这样,人们将自己封在三角帐篷里,然后由另一辆漫游车上的人赶来营救他们。状态良好的漫游车上的队员将三角帐篷从坏漫游车上拆下来,跟自己的漫游车相连,然后再从漫游车这边把密封拆掉,好让队友们出来。
为了让这个营救方案起效,任务规定,一辆漫游车一次绝不能运载超过三人。只有在两辆漫游车功能都齐备的情况下,才能开出去,否则一辆都不能用。
所以,我的天才方案就是:到了mav站点后,就不再把卧室当成卧室。我要用它来放置氧合器和大气调节器,这样就能把拖车当作卧室了。很帅,对不对?
我累死累活地增大了拖车的空间。气球增加了室内的净高。地面面积不算很大,但还是有不少垂直空间。
另外,卧室的帆布上有好些个阀门孔。真是多亏了栖息舱的这个设计。我割下来的这块帆布上有阀门孔(实际上完全是冗余的)。nasa希望确保在必要的时候,栖息舱可以从外部增压。
末了,我可以将氧合器和大气调节器封在卧室里。它们将通过软管与拖车相连,共享相同的大气压,其中一根软管里可以接上电线。漫游车变为储藏室(因为我也用不着驾驶了),拖车则彻底空掉。这样,我就有了一间永久卧室。如果mav改造需要的话,只要零件放得下,我还可以把它当成工作间。
当然,要是大气调节器或氧合器出了毛病,我只能把卧室割开,才能修理它们。不过,既然过去492个火星日都没出问题,还是担这个险吧。
日志:sol497
明天就要抵达斯基亚帕雷利入口啦!
当然,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。不过,你也看到了,这个任务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很顺利嘛,对不?(这是在挖苦。)
今天是产气日,也是第一个我不想过的产气日。斯基亚帕雷利就在眼前,我都能闻到它了。我估计它闻起来应该跟沙子差不多,不过,这不是重点。
到了入口并不等于到了终点,我还要再花上三个火星日才能开到mav那儿。但是该天杀的!我就要到了!
我几乎都能看见斯基亚帕雷利的坑环了。它的距离还相当遥远,所以,这多半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。它还在62公里之外,即便能看见,也是非常模糊的轮廓。
明天,到了入口撞击坑之后,我就转而向南开,通过“入口坡道”进入斯基亚帕雷利盆地。我来了点餐巾纸计算,结论是坡道很安全。从环顶到盆地的海拔变化是1.5公里,而坡道的长度是45公里,这就说明,坡道斜角为两度,没事。
明天晚上,我就要沉入全新的低地!
让我再排练一次……
明天晚上,我就要在岩石底啦!
不对,这听起来也不太好……
明天晚上,我就要在乔瓦尼·斯基亚帕雷利最喜欢的洞里啦!
好吧,我承认这是在满嘴跑火车。
***
几百万年以来,撞击坑环一直受到无止境的风蚀。正如大河侵蚀高山一般,风侵蚀着撞击坑的石顶。亘古以后,它在边缘上打开了缺口。
一直受到风力高压的区域,终于有了一个路径来分流。时光流逝,缺口越来越大。随着缺口变大,盆地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沙尘。
最终,达到了一个平衡点。沙尘越积越高,直到开始向坑外流出。它不再堆高,而是向外堆远。斜坡不断扩大,直到达成新的平衡,由无数微粒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斜角,入口坡道诞生了。
气候变化,形成沙丘与沙漠地形。近处新的撞击则带来岩石和巨砾。斜坡开始变得崎岖。
重力发挥了作用。随着时间流逝,斜坡压紧。但不同区域的密度不同,变紧实的程度也不等。有些区域变得坚硬如岩石,另一些地方却仍跟粉末一样柔软。
虽然形成了一条通向撞击坑内部的平缓坡道,但这条路本身却崎岖不平。
抵达入口撞击坑后,孤独的火星居民将漫游车转向斯基亚帕雷利盆地。他没料到平坡竟如此崎岖,他小心地绕过那些小沙丘,更为谨慎地开上大沙丘的顶端。一路上的每次转弯、每个起伏、每处石砾,都得万分小心。路线总是经过再三考虑,他掂量过各种走法。
但还是不够。
漫游车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斜坡上下坡时,驶过一处不起眼的隆起。致密、坚硬的沙土突然变成了柔软的粉末。由于整个表面都被五厘米厚的沙尘所覆盖,肉眼根本看不出这么突然的变化。
漫游车的左前轮陷了进去。这突如其来的倾斜使得右后轮完全离地,大大增加了左后轮的承重,令其抓地不牢,也滑进了尘粉中。
在旅行者还没反应过来之前,漫游车已经翻向一边了。与此同时,在车顶堆得好好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都滑了下来,像一叠扑克牌散开在地。
拖车与漫游车通过挂钩相连,加在挂钩上的扭力太大,就算它的材料再结实,也还是像根小树枝一样折断了。连接两辆车的软管也扭断了。拖车一头栽进软土中,倒翻在它的气球屋顶上,被这急停震得直抖。
漫游车也没那么走运。它继续向山坡下滚去,旅行者在里面犹如烘干机里的衣服。大约二十米后,软尘土开始变为结实的沙地,这才让漫游车颤动着停了下来。
最终,它侧面朝下。连接阀门的软管遗失,压力骤降,阀门自动关闭。压力密封没有泄漏的迹象。
旅行者还活着,暂时如此。
美国西北部的州,土豆产量全美第一。
毕达哥拉斯定理,即勾股定理。
围观马克·沃特尼怎么死.com。
直径1622公里,机遇号在其西部着陆。中心位置坐标:7.12°s,4°e。
第二十四章
各部门头头儿都盯着投影仪上的卫星照片。
“耶稣,”米奇说,“出了什么邪门?”
“漫游车侧面翻车,”明迪指着屏幕说,“拖车底朝天。这些散布在周围的长方形是太阳能电池板。”
文卡特捏住下巴,“我们有办法知道漫游车的压力舱状况吗?”
“没有明显迹象能推测。”明迪说。
“有没有车祸后沃特尼的行动迹象?eva?”
“没有eva,”明迪说,“天气状况良好。如果他出来过,应该有明显的脚印。”
“这是整个事故现场吗?”布鲁斯·吴问。
封起来,我甚至不用花费太多精力。气闸室连接点有一个封盖,我可以将它从内部展开,封住开口。别忘了,我把一个三角帐篷的气闸连接给卸了下来,它本来是应急设备,为了对付漫游车内的气压下降。如果不能将自己封起来,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?
不幸的是,作为一个应急设备,它不能重复使用。思路是这样,人们将自己封在三角帐篷里,然后由另一辆漫游车上的人赶来营救他们。状态良好的漫游车上的队员将三角帐篷从坏漫游车上拆下来,跟自己的漫游车相连,然后再从漫游车这边把密封拆掉,好让队友们出来。
为了让这个营救方案起效,任务规定,一辆漫游车一次绝不能运载超过三人。只有在两辆漫游车功能都齐备的情况下,才能开出去,否则一辆都不能用。
所以,我的天才方案就是:到了mav站点后,就不再把卧室当成卧室。我要用它来放置氧合器和大气调节器,这样就能把拖车当作卧室了。很帅,对不对?
我累死累活地增大了拖车的空间。气球增加了室内的净高。地面面积不算很大,但还是有不少垂直空间。
另外,卧室的帆布上有好些个阀门孔。真是多亏了栖息舱的这个设计。我割下来的这块帆布上有阀门孔(实际上完全是冗余的)。nasa希望确保在必要的时候,栖息舱可以从外部增压。
末了,我可以将氧合器和大气调节器封在卧室里。它们将通过软管与拖车相连,共享相同的大气压,其中一根软管里可以接上电线。漫游车变为储藏室(因为我也用不着驾驶了),拖车则彻底空掉。这样,我就有了一间永久卧室。如果mav改造需要的话,只要零件放得下,我还可以把它当成工作间。
当然,要是大气调节器或氧合器出了毛病,我只能把卧室割开,才能修理它们。不过,既然过去492个火星日都没出问题,还是担这个险吧。
日志:sol497
明天就要抵达斯基亚帕雷利入口啦!
当然,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。不过,你也看到了,这个任务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很顺利嘛,对不?(这是在挖苦。)
今天是产气日,也是第一个我不想过的产气日。斯基亚帕雷利就在眼前,我都能闻到它了。我估计它闻起来应该跟沙子差不多,不过,这不是重点。
到了入口并不等于到了终点,我还要再花上三个火星日才能开到mav那儿。但是该天杀的!我就要到了!
我几乎都能看见斯基亚帕雷利的坑环了。它的距离还相当遥远,所以,这多半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。它还在62公里之外,即便能看见,也是非常模糊的轮廓。
明天,到了入口撞击坑之后,我就转而向南开,通过“入口坡道”进入斯基亚帕雷利盆地。我来了点餐巾纸计算,结论是坡道很安全。从环顶到盆地的海拔变化是1.5公里,而坡道的长度是45公里,这就说明,坡道斜角为两度,没事。
明天晚上,我就要沉入全新的低地!
让我再排练一次……
明天晚上,我就要在岩石底啦!
不对,这听起来也不太好……
明天晚上,我就要在乔瓦尼·斯基亚帕雷利最喜欢的洞里啦!
好吧,我承认这是在满嘴跑火车。
***
几百万年以来,撞击坑环一直受到无止境的风蚀。正如大河侵蚀高山一般,风侵蚀着撞击坑的石顶。亘古以后,它在边缘上打开了缺口。
一直受到风力高压的区域,终于有了一个路径来分流。时光流逝,缺口越来越大。随着缺口变大,盆地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沙尘。
最终,达到了一个平衡点。沙尘越积越高,直到开始向坑外流出。它不再堆高,而是向外堆远。斜坡不断扩大,直到达成新的平衡,由无数微粒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斜角,入口坡道诞生了。
气候变化,形成沙丘与沙漠地形。近处新的撞击则带来岩石和巨砾。斜坡开始变得崎岖。
重力发挥了作用。随着时间流逝,斜坡压紧。但不同区域的密度不同,变紧实的程度也不等。有些区域变得坚硬如岩石,另一些地方却仍跟粉末一样柔软。
虽然形成了一条通向撞击坑内部的平缓坡道,但这条路本身却崎岖不平。
抵达入口撞击坑后,孤独的火星居民将漫游车转向斯基亚帕雷利盆地。他没料到平坡竟如此崎岖,他小心地绕过那些小沙丘,更为谨慎地开上大沙丘的顶端。一路上的每次转弯、每个起伏、每处石砾,都得万分小心。路线总是经过再三考虑,他掂量过各种走法。
但还是不够。
漫游车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斜坡上下坡时,驶过一处不起眼的隆起。致密、坚硬的沙土突然变成了柔软的粉末。由于整个表面都被五厘米厚的沙尘所覆盖,肉眼根本看不出这么突然的变化。
漫游车的左前轮陷了进去。这突如其来的倾斜使得右后轮完全离地,大大增加了左后轮的承重,令其抓地不牢,也滑进了尘粉中。
在旅行者还没反应过来之前,漫游车已经翻向一边了。与此同时,在车顶堆得好好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都滑了下来,像一叠扑克牌散开在地。
拖车与漫游车通过挂钩相连,加在挂钩上的扭力太大,就算它的材料再结实,也还是像根小树枝一样折断了。连接两辆车的软管也扭断了。拖车一头栽进软土中,倒翻在它的气球屋顶上,被这急停震得直抖。
漫游车也没那么走运。它继续向山坡下滚去,旅行者在里面犹如烘干机里的衣服。大约二十米后,软尘土开始变为结实的沙地,这才让漫游车颤动着停了下来。
最终,它侧面朝下。连接阀门的软管遗失,压力骤降,阀门自动关闭。压力密封没有泄漏的迹象。
旅行者还活着,暂时如此。
美国西北部的州,土豆产量全美第一。
毕达哥拉斯定理,即勾股定理。
围观马克·沃特尼怎么死.com。
直径1622公里,机遇号在其西部着陆。中心位置坐标:7.12°s,4°e。
第二十四章
各部门头头儿都盯着投影仪上的卫星照片。
“耶稣,”米奇说,“出了什么邪门?”
“漫游车侧面翻车,”明迪指着屏幕说,“拖车底朝天。这些散布在周围的长方形是太阳能电池板。”
文卡特捏住下巴,“我们有办法知道漫游车的压力舱状况吗?”
“没有明显迹象能推测。”明迪说。
“有没有车祸后沃特尼的行动迹象?eva?”
“没有eva,”明迪说,“天气状况良好。如果他出来过,应该有明显的脚印。”
“这是整个事故现场吗?”布鲁斯·吴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