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文韬——学治国用人之道 (3) (1/2)
吾读小说网 www.5du5.co,六韬·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国务就是国家的重大事务,在这其中,爱民应该排在第一位。只有君主、官员真正做到了爱民,国家才能安定。针对如何做到爱民的问题,姜太公说:“利而勿害,成而勿败,生而勿杀,与而勿夺,乐而勿苦,喜而勿怒。”而后,他又分别从利与弊、成与败、生与杀、乐与苦、喜与怒这五对矛盾的方面阐述了这样做的原因,并将其总结成一句话,就是要做到待民如子,己所不欲勿施于民。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一位能够爱民如子的官员。
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著名清官,他敢于直言进谏,惩恶扬善,能够一心为民众谋利,从而被人们称为海青天、南包公,他的英名一直流传到了今天。
明朝隆庆三年(1569),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,巡抚应天十府。在巡查的过程中,他发现当地人民在沉重的赋税和贪官污吏的压迫下生活得极为艰难。而且,这些地区的河道并不安全,非常容易发生涝灾。于是,海瑞便决定将治水和救灾联系在一起,共同解决,从而为民众谋取当下和将来的利益。而后,海瑞便召集饥民,赶在冬闲的季节带领他们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。后来海瑞又上书朝廷,允许他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部分,用来解决灾民吃饭的问题。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,因而疏浚工程很快就完工了,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。
此外,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,海瑞还进一步惩处当地的恶霸,要求他们将抢夺来的土地归还给农民。而且他还组织人员清查土地,简化赋税制度,减轻了人们的赋税负担。
在历来的社会中,爱民如子的官员和君王总是会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自己执政的过程中便十分注重爱民这个问题。
康熙皇帝深深地知道“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”的道理,于是,在执政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农业发展。他曾经多次下令放宽开垦荒地的免税年限,并且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,使得人民的税赋负担大大减轻了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保证普通民众能生活得更好,他经常会豁免本来应该征收的钱粮。根据统计,终康熙一朝,豁免的钱粮总数就超过一亿四千万两白银,这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。
此外,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,康熙皇帝更是不辞辛劳,多次南巡治河,力图为百姓创造更加安稳的耕作环境。
康熙二十九年春的时候,直隶一代旱灾严重,皇帝为此忧心不已,“轸念民生,日夜焦劳”“沿途见耕种农民,即遣人访问”。后来天降大雨,康熙皇帝龙心大悦,十分高兴地对左右扈从的大臣说:“得此雨泽,既种之田,固可发生,而未种之田,亦可耕种矣。朕甚喜慰,谅尔等之心亦同也。”
在康熙四十三年正月的时候,康熙皇帝又下诏说:“朕咨访民瘼,深悉力作艰难。耕三十亩者,输租赋外,约余二十石。衣食丁徭,取给于此。幸逢廉吏,犹可有余。若诛求无艺,则民无以为生。是故察吏所以安民,要在大吏实心体恤也。”他不仅自己爱护民众,也要求封疆大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做到爱民如子。
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爱民如子,能够“喜民所喜,忧民所忧”的君王,当时的社会才得以繁荣发展,并成就一代盛世。
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,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己任,这样的君主如果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,那么谁还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呢?我国有一句名言叫做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这句话就是说:水能够让船航行,也能够让船沉没。到了唐太宗时,这句话就被引申为:人民可以让君主安坐于朝堂,也可以把君主从龙椅上拉下来。当时,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在谈论治国之道。李世民问道:“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?”魏征回答说:“失去民心。”“人民和皇帝之间应当是什么关系?”李世民又问。魏征回答道:“如果把皇帝比做是一条船,那么人民就是汪洋大海,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太上皇(李渊)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点。所以作为君主一定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、亦能覆舟的道理。”因此君主只要能够施行德政、顺民心、不断修德于天下,就能使国家昌盛兴隆,百姓安居乐业;反之,如果逆民心,则最终会走向毁灭。
大礼第四: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 和品德修养
为上唯临,为下唯沉。临而无远,沉而无隐。为上唯周,为下唯定。周,则天也;定,则地也。或天或地,大礼乃成。
文王问太公曰:“君臣之礼如何?”
太公曰:“为上唯临①,为下唯沉②。临而无远③,沉而无隐④。为上唯周⑤,为下唯定⑥。周,则⑦天也;定,则地也。或天或地,大礼乃成。”
文王曰:“主位如何?”
太公曰:“安徐而静,柔节先定。善与而不争,虚心平志,待物以正。”
文王曰:“主听如何?”
太公曰:“勿妄而许,勿逆而拒。许之则失守⑧,拒之则闭塞。高山仰之,不可极也。深渊度之,不可测也。神明之德,正静其极。”
文王曰:“主明如何?”
太公曰:“目贵明,耳贵聪,心贵智。以天下之目视,则无不见也;以天下之耳听,则无不闻也;以天下之心虑,则无不知也。辐辏⑨并进,则明不蔽矣。”
①临:居高临下。这里引申为洞察下情。
②沉:深沉隐伏。这里指谦恭驯服。
③远:疏远,这里指疏远民众。
④隐:隐匿私情,不尽忠诚。
⑤周:周遍,普遍,这里指广施恩惠。
⑥定:稳定,安定,安分守己。
⑦则:效法。
⑧守:操守,这里指内心的主见。
⑨辐辏: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。辐,车轮的辐条,辏,聚集,聚合。
周文王问太公说:“君主跟臣民之间的礼法应该是怎样的?”
太公回答说:“做君主的最重要的是体察下情,做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顺服恭敬。体察下情主要在于不疏远臣民,顺服恭敬则应该不隐瞒私情。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,做臣民的要安守职分。遍施恩惠,就是要像天空那样覆盖万物;安守职分,就是要像大地那样稳重厚实。君主效法上天,臣民效法大地,这样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圆满了。”
&... -->>
国务就是国家的重大事务,在这其中,爱民应该排在第一位。只有君主、官员真正做到了爱民,国家才能安定。针对如何做到爱民的问题,姜太公说:“利而勿害,成而勿败,生而勿杀,与而勿夺,乐而勿苦,喜而勿怒。”而后,他又分别从利与弊、成与败、生与杀、乐与苦、喜与怒这五对矛盾的方面阐述了这样做的原因,并将其总结成一句话,就是要做到待民如子,己所不欲勿施于民。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一位能够爱民如子的官员。
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著名清官,他敢于直言进谏,惩恶扬善,能够一心为民众谋利,从而被人们称为海青天、南包公,他的英名一直流传到了今天。
明朝隆庆三年(1569),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,巡抚应天十府。在巡查的过程中,他发现当地人民在沉重的赋税和贪官污吏的压迫下生活得极为艰难。而且,这些地区的河道并不安全,非常容易发生涝灾。于是,海瑞便决定将治水和救灾联系在一起,共同解决,从而为民众谋取当下和将来的利益。而后,海瑞便召集饥民,赶在冬闲的季节带领他们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。后来海瑞又上书朝廷,允许他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部分,用来解决灾民吃饭的问题。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,因而疏浚工程很快就完工了,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。
此外,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,海瑞还进一步惩处当地的恶霸,要求他们将抢夺来的土地归还给农民。而且他还组织人员清查土地,简化赋税制度,减轻了人们的赋税负担。
在历来的社会中,爱民如子的官员和君王总是会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自己执政的过程中便十分注重爱民这个问题。
康熙皇帝深深地知道“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”的道理,于是,在执政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农业发展。他曾经多次下令放宽开垦荒地的免税年限,并且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,使得人民的税赋负担大大减轻了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保证普通民众能生活得更好,他经常会豁免本来应该征收的钱粮。根据统计,终康熙一朝,豁免的钱粮总数就超过一亿四千万两白银,这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。
此外,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,康熙皇帝更是不辞辛劳,多次南巡治河,力图为百姓创造更加安稳的耕作环境。
康熙二十九年春的时候,直隶一代旱灾严重,皇帝为此忧心不已,“轸念民生,日夜焦劳”“沿途见耕种农民,即遣人访问”。后来天降大雨,康熙皇帝龙心大悦,十分高兴地对左右扈从的大臣说:“得此雨泽,既种之田,固可发生,而未种之田,亦可耕种矣。朕甚喜慰,谅尔等之心亦同也。”
在康熙四十三年正月的时候,康熙皇帝又下诏说:“朕咨访民瘼,深悉力作艰难。耕三十亩者,输租赋外,约余二十石。衣食丁徭,取给于此。幸逢廉吏,犹可有余。若诛求无艺,则民无以为生。是故察吏所以安民,要在大吏实心体恤也。”他不仅自己爱护民众,也要求封疆大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做到爱民如子。
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爱民如子,能够“喜民所喜,忧民所忧”的君王,当时的社会才得以繁荣发展,并成就一代盛世。
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,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己任,这样的君主如果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,那么谁还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呢?我国有一句名言叫做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这句话就是说:水能够让船航行,也能够让船沉没。到了唐太宗时,这句话就被引申为:人民可以让君主安坐于朝堂,也可以把君主从龙椅上拉下来。当时,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在谈论治国之道。李世民问道:“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?”魏征回答说:“失去民心。”“人民和皇帝之间应当是什么关系?”李世民又问。魏征回答道:“如果把皇帝比做是一条船,那么人民就是汪洋大海,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太上皇(李渊)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点。所以作为君主一定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、亦能覆舟的道理。”因此君主只要能够施行德政、顺民心、不断修德于天下,就能使国家昌盛兴隆,百姓安居乐业;反之,如果逆民心,则最终会走向毁灭。
大礼第四: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 和品德修养
为上唯临,为下唯沉。临而无远,沉而无隐。为上唯周,为下唯定。周,则天也;定,则地也。或天或地,大礼乃成。
文王问太公曰:“君臣之礼如何?”
太公曰:“为上唯临①,为下唯沉②。临而无远③,沉而无隐④。为上唯周⑤,为下唯定⑥。周,则⑦天也;定,则地也。或天或地,大礼乃成。”
文王曰:“主位如何?”
太公曰:“安徐而静,柔节先定。善与而不争,虚心平志,待物以正。”
文王曰:“主听如何?”
太公曰:“勿妄而许,勿逆而拒。许之则失守⑧,拒之则闭塞。高山仰之,不可极也。深渊度之,不可测也。神明之德,正静其极。”
文王曰:“主明如何?”
太公曰:“目贵明,耳贵聪,心贵智。以天下之目视,则无不见也;以天下之耳听,则无不闻也;以天下之心虑,则无不知也。辐辏⑨并进,则明不蔽矣。”
①临:居高临下。这里引申为洞察下情。
②沉:深沉隐伏。这里指谦恭驯服。
③远:疏远,这里指疏远民众。
④隐:隐匿私情,不尽忠诚。
⑤周:周遍,普遍,这里指广施恩惠。
⑥定:稳定,安定,安分守己。
⑦则:效法。
⑧守:操守,这里指内心的主见。
⑨辐辏: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。辐,车轮的辐条,辏,聚集,聚合。
周文王问太公说:“君主跟臣民之间的礼法应该是怎样的?”
太公回答说:“做君主的最重要的是体察下情,做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顺服恭敬。体察下情主要在于不疏远臣民,顺服恭敬则应该不隐瞒私情。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,做臣民的要安守职分。遍施恩惠,就是要像天空那样覆盖万物;安守职分,就是要像大地那样稳重厚实。君主效法上天,臣民效法大地,这样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圆满了。”
&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