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符言篇十二:身居要位,信守准则 (1) (2/2)
吾读小说网 www.5du5.co,六韬·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> 九窍的统治者是心,五官的首长是君主。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以赏赐,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以惩罚。君主是根据臣民的行为给予赏罚,这样治国就不会费力。圣人使用这个道理,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道理。遵循客观规律,这样才能长久。以上所讲的就是统治的依据。
身为人君一定要广泛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,如果不通人情道理,那么群臣内部就会发生骚乱。朝廷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,对内对外都没有交往,怎么会知道世间的变化呢?言论的开放和封闭不适当,无法就此发现事物的根源。以上所讲的就是周全的事理。
能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,叫做长目;能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,叫做飞耳;能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,叫做树明。千里之外,隐蔽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,这叫做洞察。天下奸邪的事情都会在暗中慢慢发生改变。以上说的就是参用。
按照名分去做,就会既安全又完美;名分和实际相互依存,相互对立,这就构成客观事实。所以说:名分从实践中产生,实践从道理中产生,而事理则产生于名分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,这特性产生于协调,而这些协调则在于恰如其分。以上所说的就是名分。
“符言”写的是统治者在位,必须信守诺言,言必信,行必果。如何做到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呢?就要做到“安、徐、正、静”四个字。这四个字是执政者、决策者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,要求统治者既能做到怀柔又能做到节制,心平气和地对待下属的纷争,懂得善守其位,以静制动,驾驭群臣,统率天下。
天下太平的时候,为人君者要懂得集合天下人的智慧来治理世间,天下人的智慧也是从“耳、目、心”三者获取的。文中写“目贵明,耳贵聪,心贵智”,如果能运用天下人的“耳、目、心”观察天下万物,就可以达到“没有什么看不见,没有什么听不到,没有什么不知道”的效果。
作为执政者,必须信守九个准则,这九个准则是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的。
第一,主位。执政者须善守其位,以“安、徐、正、静”面对天下纷争。
第二,主明。人君要心明眼亮,明察秋毫,鼓励大家踊跃发言,防治闭塞耳目。
第三,主听。善于听取人言,拒绝封闭自己,善于搜集外界信息,这些会使决策者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减少失误,从而顺利推行合宜的政令。在控制全局后,实施政令要做到奖罚分明,这是启动公众力量、形成领导者权威的最佳手段。
第四,主赏。执政者施行奖赏原则的时候要守信,施行惩罚原则的时候要公平。赏罚要分明,让大众看见。奖惩是团结大众、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,也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。
第五,主问。研究赏罚与决策时,要去探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关系,全方位地研究事物的多方面,用以发现事物的规律。
第六,主因。赏罚的标准在于决策者的需要,如果人们所做的符合决策者的需要,就要奖励;如果所做的违背了决策者的需要,就要惩罚。“为善者君与之赏,为非者君与之罚”。“善”与“非”的客观标准是决策者“因其政之所以求”。决策者决定奖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密,防止出现赏罚失误这种情况。
第七,主周。人君一定要广泛知道世间的道理,要通达人情,让人畅所欲言。
第八,主参。要熟悉身边事物,做到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切忌不可只听一家之言便妄下结论。要有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。要审时度势,明察秋毫,用“天下”之心思虑万物,即所谓的“树明”。做到胸有全局、心有城府,这样才可于幽微之中玄览万物之隐。
第九,主名。执政者要做到名副其实,根据实情决定事物的名称辈分。当然,这里还强调了做事要有度,才能做到协调和控制。
这九个准则组成了《鬼谷子》的第十二章,告诉了执政者应该如何治世,如何做到更好。所以,执政者、决策者一定要坚守这九个准则,从而让天下归心。在古代,执政者所做的一切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,当他们的做法遵循了这九个准则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的时候,就会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。
春秋时期,晋献公被奸人蛊惑杀了太子申生,又命人捉拿太子的兄弟重耳和夷吾。两人闻讯后,先后逃出晋国。十二年后,晋献公死去,夷吾先回国即位做了国君。他害怕重耳会回来抢夺他的位置,于是派人刺杀重耳。重耳一直逃难,到过许多国家,那些国家的国君都不接待他,最终他逃到了楚国。
> 九窍的统治者是心,五官的首长是君主。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以赏赐,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以惩罚。君主是根据臣民的行为给予赏罚,这样治国就不会费力。圣人使用这个道理,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道理。遵循客观规律,这样才能长久。以上所讲的就是统治的依据。
身为人君一定要广泛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,如果不通人情道理,那么群臣内部就会发生骚乱。朝廷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,对内对外都没有交往,怎么会知道世间的变化呢?言论的开放和封闭不适当,无法就此发现事物的根源。以上所讲的就是周全的事理。
能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,叫做长目;能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,叫做飞耳;能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,叫做树明。千里之外,隐蔽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,这叫做洞察。天下奸邪的事情都会在暗中慢慢发生改变。以上说的就是参用。
按照名分去做,就会既安全又完美;名分和实际相互依存,相互对立,这就构成客观事实。所以说:名分从实践中产生,实践从道理中产生,而事理则产生于名分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,这特性产生于协调,而这些协调则在于恰如其分。以上所说的就是名分。
“符言”写的是统治者在位,必须信守诺言,言必信,行必果。如何做到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呢?就要做到“安、徐、正、静”四个字。这四个字是执政者、决策者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,要求统治者既能做到怀柔又能做到节制,心平气和地对待下属的纷争,懂得善守其位,以静制动,驾驭群臣,统率天下。
天下太平的时候,为人君者要懂得集合天下人的智慧来治理世间,天下人的智慧也是从“耳、目、心”三者获取的。文中写“目贵明,耳贵聪,心贵智”,如果能运用天下人的“耳、目、心”观察天下万物,就可以达到“没有什么看不见,没有什么听不到,没有什么不知道”的效果。
作为执政者,必须信守九个准则,这九个准则是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的。
第一,主位。执政者须善守其位,以“安、徐、正、静”面对天下纷争。
第二,主明。人君要心明眼亮,明察秋毫,鼓励大家踊跃发言,防治闭塞耳目。
第三,主听。善于听取人言,拒绝封闭自己,善于搜集外界信息,这些会使决策者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减少失误,从而顺利推行合宜的政令。在控制全局后,实施政令要做到奖罚分明,这是启动公众力量、形成领导者权威的最佳手段。
第四,主赏。执政者施行奖赏原则的时候要守信,施行惩罚原则的时候要公平。赏罚要分明,让大众看见。奖惩是团结大众、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,也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。
第五,主问。研究赏罚与决策时,要去探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关系,全方位地研究事物的多方面,用以发现事物的规律。
第六,主因。赏罚的标准在于决策者的需要,如果人们所做的符合决策者的需要,就要奖励;如果所做的违背了决策者的需要,就要惩罚。“为善者君与之赏,为非者君与之罚”。“善”与“非”的客观标准是决策者“因其政之所以求”。决策者决定奖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密,防止出现赏罚失误这种情况。
第七,主周。人君一定要广泛知道世间的道理,要通达人情,让人畅所欲言。
第八,主参。要熟悉身边事物,做到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切忌不可只听一家之言便妄下结论。要有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。要审时度势,明察秋毫,用“天下”之心思虑万物,即所谓的“树明”。做到胸有全局、心有城府,这样才可于幽微之中玄览万物之隐。
第九,主名。执政者要做到名副其实,根据实情决定事物的名称辈分。当然,这里还强调了做事要有度,才能做到协调和控制。
这九个准则组成了《鬼谷子》的第十二章,告诉了执政者应该如何治世,如何做到更好。所以,执政者、决策者一定要坚守这九个准则,从而让天下归心。在古代,执政者所做的一切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,当他们的做法遵循了这九个准则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的时候,就会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。
春秋时期,晋献公被奸人蛊惑杀了太子申生,又命人捉拿太子的兄弟重耳和夷吾。两人闻讯后,先后逃出晋国。十二年后,晋献公死去,夷吾先回国即位做了国君。他害怕重耳会回来抢夺他的位置,于是派人刺杀重耳。重耳一直逃难,到过许多国家,那些国家的国君都不接待他,最终他逃到了楚国。